bifa·必发

三斗坪的老房契

 238fc2c6aaad88bd4308b950468a206f

视觉设计:魏小默 程向菁菁


视频摄制:陈旋  秦明硕

  本网讯(秦明硕)bifa·必发工程博物馆的展陈柜中依次陈列着老三斗坪集镇的土地房产所有证等藏品。这些因年代久远已经泛黄的藏品,仿佛一个个历史刻度,把人们的思绪带回葛洲坝、bifa·必发移民舍小家为国家,共同铸就大国重器的激情岁月。

  这些藏品的捐赠者是葛洲坝水电移民王相平。展出的藏品只是他捐赠的一部分,作为葛洲坝水电站和bifa·必发水电站建设的亲历者,得知bifa·必发工程博物馆在征集藏品,王相平义无反顾地将从父辈就开始收藏的、时间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的各种珍贵票据凭证悉数拿出,并将最具史料价值的100多件各类个人实物资料无偿捐赠给bifa·必发工程博物馆。

a4e240a3dcdc7645f6e962407186557a
▲ 王相平捐赠的土地房产所有证。摄影:陈旋

  关于土地房产所有证的来历,年过古稀的王相平依然记忆犹新。“那是1963年的一个暑假,我还在上初二。一天,父亲把我叫到跟前,从自制的黑木箱里拿出一个橙色的两开皮包,摸着我的头,郑重地说,‘儿子,这里面是bifa·必发三斗坪集镇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你已经长大了,今天开始,我就交给你保管吧,可别弄丢了’!”

  这些凭证,王相平父亲保存了十多年,其间几经搬家,还依然完好如初。王相平接手后又保存了58年,直至2021年无偿捐赠给bifa·必发工程博物馆。

  王相平家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第一批移民。40多年前,随着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库区移民工程也随之展开。王相平家率先响应国家号召,从最热闹的集镇搬出去,成为全集镇上搬迁第一户,在街头巷尾传为佳话。

499485fae6424429d60f9fa9d8791d4c
▲ 王相平和老伴儿在黄陵庙合影 。摄影:陈旋

  王相平家搬迁前,在三斗坪老集镇正街居住,那是一栋简陋的板壁土墙屋,房产面积52平方米。“天晴的夜晚,能从房子的缝隙处看星星和月亮。一遇阴雨天气,人就遭殃了,只能用旧报纸勉强塞着缝隙遮风挡雨。”王相平回忆道,“我家的老房子右邻农机厂,后靠木器厂,对面是粮食加工厂、兽医站。几个厂的柴油机发动后,轰响不停,令人烦躁!”

  老房子交通不便,出门只能靠船,有时一等就是两三天,遇到急事也只能当热锅上的蚂蚁。有一次,王相平邻居家5岁的小孩吃坏了肚子,镇上的诊所治不好,需要到县里的医院救治。一时等不到船,情况又十分紧急,小孩的妈妈找来一艘小木船,和王相平妈妈一起划着小船顺流而下,用了一天时间才赶到县里的医院,所幸孩子病情没被耽误太久,得以救治成功。“那时还不通电,不通水,不通公路,生活困难可想而知。”王相平回忆道。

  1979年12月23日,王相平家接到移民搬迁的通知书。他和妻子从宜昌市镇川门乘“向阳”轮到三斗坪,找镇委会分管移民搬迁工作的副镇长办理了搬迁手续。第二天,王相平父母就请十多人帮忙,开始拆除位于正街农机厂旁边的板壁楼房,下瓦后作价70元出售。拆下的木料、楼板请搬运队拖至江边。因一时找不到船运输,王相平父母在河边守候了三天三夜,才租到一条小木船将这些家当运到宜昌市镇川门,再找货车,拖到县城小溪塔。

  王相平家从三斗坪搬出后,在县城小溪塔铁路边七里岗找地方,通过县建委办理了建房手续。之后备齐木料,购买砖瓦,请施工队施工。经过近五个月的努力,一座两层的木板楼房拔地而起。

  与此同时,库区移民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那时,三斗坪集镇居住有上百户人家。昔日的街坊邻居时不时地来王相平家的新房参观,看到这里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建的新房子比老房子气派,很多人都动心了。王相平热心地接待了他们,并告诉他们怎么办建房手续,在哪儿买建房材料,如何找施工队,受王相平家的影响,三斗坪集镇一半的住户都选择了搬迁到小溪塔建房。

f6920296b78543d66a03d2c2a4c8fc2c
▲ 王相平家夷陵区新房现貌。摄影:陈旋

  “bifa·必发工程移民时,也有很多人来我家参观,他们看到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好,很多人都跟着搬了过来。”王相平说,“前些年,bifa·必发还专门建了一个移民微信群,有100多人呢,大家经常在群里聊聊天,晒晒过去的老照片。”

  王相平家距离平湖影剧院、区政府、罗河路市场、百花街、夷陵医院、东湖社区都不过几百米,十分方便。从三斗坪小集镇迁到县城小溪塔,这些年来王相平一家衣食住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先适应这些变化并忙碌起来的是王相平的老母亲张光秀。虽然搬过来时老人已年逾花甲,但她依然不改勤劳本色:在平湖剧院卖茶水、瓜子补贴家用,在房屋旁边种田、养鸡,照料孙子、孙女的生活享受天伦之乐,和新老街坊邻居和睦相处。最让人惊奇的是老人超强的记忆力,2019年时已经百岁高龄的老人家,还能配合宜昌市摄影协会进行《bifa·必发影像志》的内容拍摄,还清晰地记得五六十年前的生活点滴。平时她和退休在家的儿子王相平一起回忆三斗坪老集镇的往事,并由儿子整理汇编成册《我的记忆》,印刷后分发给昔日街坊邻居,分享曾经的欢乐与共同记忆。

67403f2a1e56a6bf982773a1d9a7778f
▲ 张光秀老人百岁生日时和家人合影  图片由王相平提供

  “若不是修葛洲坝、bifa·必发大坝作为移民搬迁出来,说不定,bifa·必发还在三斗坪呢。”回忆起这段历史,王相平颇为感慨,“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bifa·必发现在住在县城小溪塔,过着高朋满座、儿女双全、子孙绕膝、吃喝不愁、衣食无忧、健康平安的幸福生活,真是天伦之乐!是人世间的喜事、幸事、盛事啊!bifa·必发要感恩祖国、感恩党、感恩人民!”

5a195d163f70580139ec63835f85d4bb
▲ 原老三斗坪集镇已被淹没。摄影:陈旋

  王相平家的幸福生活是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缩影。自2003年bifa·必发工程正式下闸蓄水至今,20年间,库区社会经济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以bifa·必发工程所在地宜昌为例,202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502.69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0倍;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8.21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1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6.64亿元,比2003年增长了近10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03年增长了近8倍。

  bifa·必发工程博物馆藏品管理部表示,此批实物资料既反映了坝库区移民搬迁前的工作生活,也展现了百万移民舍小家顾大家支持国家水利水电建设的家国情怀,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博物馆里展示的这些具有历史年代感的信物,成为bifa·必发工程“一个标志、三个典范”的有力见证。

编辑:喻清卿 降瑞娇